引领物联网时代的先锋——RFID
RFID射频识别技术被公认为是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已得到业界的格外的重视。近年来,RFID技术发展迅速,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管控及物流、供应链管理等众多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RFID技术从80年代后期至今,申请专利已达6000多项,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热点。
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后,为防止国际恐怖组织的袭击,美国政府出台了SST(Smart&SecureTradelanesInitiative)计划,将RFID与集装箱绑定,货物追踪功能受到高度的重视,并加强了港湾、空港等场所的安全管控。作为防止突发事件的手段,RFID被认为是最适合的技术之一。
6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因特网,通信技术有了空前的飞跃。无论任何人、任何时间、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通过因特网,就能了解所需要的信息;只要通过因特网,就可以和想念的人超越距离和空间进行交谈;只要通过因特网,打开搜索引擎,就可以搜索到想阅读的书、电影、歌曲等信息。在各行各业,都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因特网带来的实际价值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使人们受益匪浅。它使距离不再遥远,使世界不再陌生。
一辆满载着集装箱的卡车正在高速行使,司机看到岔路中间摆着一张桌子,后面坐着两位女士,司机忙踩刹车停下来。一位女士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对司机说“先生,你走错路了,去新泽西州是右边的路。”司机百思不解地问到,你怎么知道我要去新泽西州呢?那位向导员温文尔雅的对司机说“是你车上安装的RFID告诉我们的”。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象那位卡车司机一样困惑不解。RFID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神奇的技术?它的工作原理、属性以及能够给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无线通信的一种,它是利用无线通信方式实现对物体非接触式自动识别。射频识别技术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1940年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为了战争中敌我飞机的识别,由于技术保密,一直被军事领域大范围的应用。近年来,随着LSI(Large-scale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这一技术由于具有对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一次性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在各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与应用空间,被誉为21世纪的科技之星。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后勤供给发生了严重问题。据美国新闻媒体报道,美军向海湾地区运送了4万个集装箱,由于集装箱里面的物资明细不清楚,有2.5万个必须由人工开封,清点登记后,重新加入到物流中,浪费了人力和时间。更为严重的是,有很多的集装箱在运送中丢失或延误,最终,约有1600个集装箱遗弃在沙漠中。
美国国防部吸取了海湾战争中的沉痛教训,与Savi技术公司签订关于RFID标签、固定、移动、手持的RFID读写器和相关的硬件、软件和专业服务的合约,在世界50个国家850个军事基地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无线射频网络货物追踪系统,实现实时的数据自动采集、聚合、恢复与服务。使美国国防部的军需物资实现了全方位的可视化管理与控制。
这项技术在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很好验证。由于美军建立了无线网射频络货物追踪系统,军需物资运送状况有了彻底的改变。美军通过嵌在集装箱上的电子标签对发往海湾的军需物资进行跟踪,实现了从储备式后勤到配送式后勤的转变,增强了美军的后勤供给能力,节省了数十亿美元。
另外,在供应链管理领域,RFID技术也备受青睐。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全球企业新独裁者,连续多年荣登《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的零售巨头Wal-Mart百货公司,于2003年11月5日,在位于美国阿肯色州罗杰市的总部召开会议,宣布到2005年末,要求全球100家最大的供应商供给Wal-Mart的商品都要应用RFID技术。
RFID技术的应用,给Wal-Mart和上下游供应商带来了无限商机。它使货物不会存在仓库里而无人知晓,数据库中记录的货物数量与实际库存量精确相符,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货物传送信息能够自动、准确地完成。店员能及时准确的了解什么商品需要补货,该商品放在仓库的什么位置,是什么种类,数量是多少等。无需人工清点,不会漏掉一件物品,也不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店员有充足的时间将商品补上货架,不会因货物的缺失而失掉商机。SanfordC.Bernstein公司的零售业分析师统计,Wal-Mart通过采用RFID技术,实现了货物的可视化管理,及时跟踪商品状况,了解商品的即时状态,简化票据的处理流程,提高库存信息的精确性和供应商的供货效率,每年可节省约83.5亿美元。
世界各地的零售巨头们继沃尔玛之后,德国的麦德龙、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集团Tesco、美国的Tar-get、Albertsons也陆续宣布了导入RFID计划。
2004年1月,日本货物铁道(JR货物),在日本全国约140个全货物车站同时导入了RFID技术;同年12月,新东京国际空港(成田空港)、日本航空公司和宅急便公司联合进行了RFID加附在顾客行李箱的试验。香港、新加坡、旧金山、温哥华等国际空港也陆续进行了相关的实验。
1992年工研院开始研发RFID技术,2003年成功举办了RFID商业应用发展策略论坛,2006年6月,中国发布了《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
目前,香港的八通达卡是当今最成功的非接触式多功能智能卡,其应用场景范围有停车场、便利商店、快餐店、电影院、自动贩卖机、游泳池、住宅、保全系统及校园通系统等。
根据工信部有关报道,2005年我国RFID市场规模已达到36.9亿元,2006年增加接近60亿元,2008年RFID相关产值达到80亿元左右。据相关部门预测,中国的RFID市场在今后数年将稳步增长,到2011年将达到118.1亿美元。
我国RFID技术在政府的推动下,已经在很多领域已得到初步应用。在公共交通管控、高速公路收费、动植物电子标志、食品、药品、邮件实时状态跟踪管理以及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均已先后启动了RFID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各类电子证照与重要商品防伪、各类IC卡应用开辟了广阔市场空间,奠定了我国RFID产业与应用的基础。虽然RFID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在研发技术、制造、工艺设计、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各环节已初具规模。从近期我国RFID领域的动态来看,与行业应用相结合的基于RFID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慢慢的出现,这为RFID在我国应用的推广,特别是在物流、安全保障、防伪识别等非制造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港湾是国际物流的集散地,是国际海运的交通枢纽。据2009年6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国际运输方面,全球国际海运货运量52亿吨,我国货运量占世界海运量的84%左右。因此,港湾的建设和安全保障,是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但是,价格、速度、安全保障、高效率、高水平的服务一直是困扰港湾发展的要因。本文稿以此为蓝本,探讨应用RFID技术,构建物联网系统(Internetofthings),来解决以上问题。港湾管理的关键是集装箱、车辆和人员的自动识别,所有的信息都能够在物联网系统上得到实时传递和动态跟踪货物信息。
物联网从网络结构上看,是通过因特网(Internet)将众多RFID应用系统连接起来,并在广域网范围内对物品身份进行识别的分布式系统。因特网则是借助物联网协议将因特网的边界延伸到世间万物。
在本稿中的物联网是以RFID技术为核心,将物品和物联网绑定的技术方法之一,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等先进的通讯技术组成的庞大的系统。
在物联网中,每个物品均被赋予唯一的ID,这个ID是存储在和物品绑定的电子标签中。与条形码(BarCode)相比,RFID技术特性具有独特的优势(详见表1)。
本文稿是以出口海运为假定。港湾在物联网系统的支持下,把货物的信息(企业名、地址、电话、商品ID、日期、商品批号)写入电子标签中,然后与货物绑定。
为了有效地利用RFID技术,对港湾作业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如下(如图1所示)。
(一)跨国间的物流:港湾是国际贸易货物的集散地,货物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及地区。
(二)货物容积大:受理的货物是20尺或40尺(Feet)的集装箱,需要广阔的空间和堆场来保管。
(三)安全保障:防止集装箱的丢失、被盗和损坏及内场危险物(炸药或高险化学品等)。
根据港湾作业特点,提议港湾应用UHF频段的RFID技术,UHF频段具有识别距离长、快速识别移动物体、成本低等特点,是港湾管理最理想的选择。
□标签贴附在托盘、包装箱、集装箱上,进行规格、序列号等信息的自动存储和传递。
□利用UHF频段的电子标签,识别距离长、高速识别移动物体、成本低且耐用性好
在港湾操作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集装箱的跟踪管理,以及如何防止集装箱的丢失、被盗和损坏。进入港区的集装箱就等于一张动态物流全景图,通过这张图,各环节操作人能获得更快、更精确的实时信息,操作人员只要输入绑定货物的ID号码,就可以在显示器上把货物信息尽现眼底,不用到处去找货物在什么位置。
物联网系统的操作如图2所示。港湾闸口上方设置射频读写器,运送货车通过闸口时,读写器会自动识别和读取绑定在集装箱上的电子标签(商品信息、货物数量、出库者信息、入库者信息、发货单号)信息,通过无线LAN传输给中央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和保存。系统确定无误后,把货物的信息自动上传到监管部门,监管部门根据信息指令把货物分拨到指定的仓位。货物的通关手续完结后,中央服务器根据通关指令下达作业信息,集装箱搬运到几号码头、装在几号货船上、上船定位操作、接货确认等工作。
码头的龙门吊上同时装有射频读写器和GPS装置,操作人员根据信息指令,在每一个操作环节开始和结束,都要对集装箱上的电子标签扫描,然后,通过无线LAN把信息上传至中央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和保存。在船上,同时安装高性能的RFID系统,即RFID芯片中装有传感器,可以记录物品所处的温度、湿度、日照等环境信息。无论是管理部门或用户,只要输入货物给定的ID,就可以通过物联网随时随地的了解货物的状态、位置和动态跟踪。通过对上述系统的探究,物联网系统在港湾物流中应用的价值从以下三方面得到认证:
1、物联网系统能够对集装箱进行跟踪,减少丢失、被盗和损坏,来提升了安全保障。
2、物联网系统能够对货物集装箱全程追踪,并及时传递货物的动态信息给上下游客户,提高了港湾的服务质量。
3、物联网系统能及时、准确地把货物信息提供给作业者,减少了遗漏和错误的发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港湾的经营成本以及缩短货船的滞港时间。
通过以上的探讨,说明了物联网系统可提升港湾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为货主企业、制造企业和消费的人提供更及时、可靠的物流增值服务。
RFID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和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所组成。电子标签主要是由IC芯片和天线(Antenna)构成。读写器由环形天线、控制模块和收发装置组成。分为手持和固定两种,收发装置和计算机或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连接以此来实现相互信息交换(RFID系统结构参照图3)。
当电子标签进入可识别区域后,读写器通过接收标签发出的无线电波接收读取数据。最常见的是被动射频(PassiveTag,无源型标签)系统,当读写器在同一磁场区感应到RFID标签的电波时,读写器主动发出电波,标签从电波中获得电流能量激活标签中的IC芯片电路,
根据读写器的要求,标签传出相应数码信号给读写器,读写器把接收到的数码信号解密,转换成相关信息。由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LANLocalAreaNetwork)传输给中央计算机处理这一些数据,从而进行管控。(Tag的基本结构参照图4)。
按照RFID标签的能量供给方式,RFID标签可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按照RFID工作时使用的无线电频率,RFID系统可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频。有源的标签是通过标签内置电池的能量主动发送信息。电波识别距离较长,可达几十米或百米,内附高性能的传感器(sensor),常规使用的寿命有限且价格较高,每个标签在10美元~15美元左右,由于内置电池,体积较大,不适用制作类似于身份证、交通卡等卡片标签。无源的标签是标签内没有电池,利用读取器发射电波通过磁场能量的耦合作用被动的发送信息。电波识别距离较短,可识别范围在几厘米到几米,由于标签内不含电池,对读取装置要求比较高,需要较大功率的读取装置,常规使用的寿命长且价格上比有源型便宜,每个标签在0.5美分~5美元,体积小,重量轻,可适用制作各种各样的卡片标签和各种商品以及防伪、食品安全等方面上使用。
在了解RFID的基础原理之前,有必要对RFID使用的电波进行说明。在电波法中,频率3000GHz以下的电波被定义为电波。电波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VHF)、极超短波(UHF),根据应用领域分配频段。
电波和光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工作速度相同(30万Km/S)。如果把电波用频率来表示,波的运行周期被称为波长。
了解了RFID使用的电波后,对无线射频技术通讯原理的说明就会很容易。无线射频技术是起源于无线电波通讯原理,把数码信号转换成电波,传达信息是0和1的两个数值作为数码信号发送或接受。因此,无线射频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电感耦合型、电感有向耦合型、微波型。本文稿主要对前两种类型进行说明。
电感耦合型。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工作频段包括:125kHz~13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作用距离为10cm~20cm。
电感有向耦合型。依据的是电波的空间传播规律发射出去的电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带回目标信息。电感有向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工作频段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作用距离为3m-l0m。
读写器通过自身天线发射出电波来诱导磁界内的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内的环形天线接受读写器的电感信号后耦合,完成信息交换。无源电子标签凭借环形天线上的感应电流获得能量,启动标签控制电路和射频电路,发送出电子标签存储器(IC芯片)内的数据。有源标签主动发送频率信号。读写器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通过环形天线接受标签发射出信号进行解码后,通过读写器的终端将信息发送到计算机等应用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最后应用系统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而达到识别目的。
非接触识别是无线射频技术的最大亮点。条形码是在不受污染和破损的前提下,逐一读取数据信息;可是电子标签是利用无线电波技术,无论是装在箱子还是其他容器里,表面受到污染也没关系,根据射频的种类,可识别读取信息。
标签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接触不良所造成的读写错误等操作,即使在标签上染上灰尘、油污(水)等外部恶劣环境下也不影响读写数据。
条形码录入的数据不可更改,电子标签不同于条形码,依据业务要求,可进行数据加写或改写。但是,也有不能加写或改写数据的,要依据使用的用途来决定。
标签信息容量可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决定,一般有96bit或128bit的信息量。现行的JAN/EAN/UPC条形码,其容量不过几十个字符,容量最大的二维条形码最多也只能存储千个数字,容量有限。未来物品所需储存的信息量大,RFID的容量可完全满足。用一个形象的比喻,RFID能为全球每一粒大米付一个码,它能容纳2的96次方个码,即268亿个码。
现行的条形码只能逐一读取信息,电子标签能防止标签之间出现数据干扰,因此,读写器可一次性识别处理多个标签。
由于标签为电子数据,能反复被覆写,进行通信。因此,可以将回收的标签重复使用。如果是被动式标签,不需要电池就能够正常的使用,不要维护和保养。
从目前的情况去看,RFID市场尽管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商品防伪、汽车防盗、电子票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农业生产管理、智能交通及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并被市场认可,但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应用场景范围将涵盖从家庭、办公室、政府机关、各商业和服务等广泛领域,并会逐渐改变现今传统的商业模式,对未来社会的每个方面带来影响。同时,对物联网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关于RFID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隐私权,如何由条形码向电子标签过渡,安全性、标签成本过高、国际标准的制定等问题。这样一些问题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阻碍了RFID的发展,只有解决了这样一些问题,RFID技术才可以更好的推广和发展。目前,无线通讯、数据处理和网络技术已基本成熟,在各国政府的推动下,RFID支持技术会日益完善,它将极大地促进相关应用产品性能的提高。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RFID也不会例外,它将成为继移动通讯、因特网之后的又一项影响全球经济与我们正常的生活的新技术。
上一篇:广宇集团:2024年前三季度亏本152亿元